圖(三)Twitter的支出 其中增加最迅速的部分是研發支出,從2018年到2021年,研發佔支出的比例從21.4%提升到25.96%,圖(四)。
亞軍則由Safari以28.4%的流量佔比奪得。Photo Credit: DATAREPORTAL,《Digital 2022: Taiwan》 四、網頁瀏覽情形:Google、YouTube、Facebook稱霸 觀賞影音之外,查找資訊同為台人使用網路的主要原因。
搜尋引擎(Search Engine)部分,由Google搶下94%市占率,Yahoo僅剩4%,此外,BING、百度也有零星的使用者。聯合報、自由時報、中時電子報、ETtoday、奇摩新聞等新聞網站。34.7%的電商用戶都曾在線上購買生活雜貨。台人平均每日花在YouTube、Netflix、愛奇藝等串流平台的時間,已經突破了1小時13分鐘,佔了每日觀賞影視時間的42.7%,成為主流的影音觀看方式之一。瀏覽網站內容時,大家偏好哪個瀏覽器(Browser)呢?數據顯示,Chrome仍為多數使用者首選,以61.84%的流量佔比穩居第一。
不只影劇,聲音內容也是網上熱門:高達43.6%網路使用者皆透過Spotify、KKBOX等串流平台聆聽音樂,15.9%網路使用者有收聽Podcast等網路節目的習慣。部落格網站「痞客邦」、華人最大電玩社群「巴哈姆特」也名列其中。電商平台如蝦皮、MOMO也榜上有名。
五、社群使用行為:每日花費兩小時,打發時間隨手滑 在2172萬的網路使用者中,高達2135萬人皆為社群平台用戶,較去年成長8.4%,佔全國人口89.4%,位居全球第七名。此一數字,相較於2021年的2145萬,增加了將近30萬人(+1.3%)。YouTube、Facebook等社群平台就使用時間而言,台灣人每日平均花費2小時4分鐘使用社群平台,較全球平均少23分鐘。
此外,不只智慧型手機成為人手一台的數位裝置,台灣人的數位配件也漸趨多元化,數據指出,22%國民擁有一台以上的遊戲主機、42%民眾擁有平板電腦,智慧手環/手錶的普及率也來到了32%,相當於每三個台灣人,就有一位配戴此類裝置。電商平台如蝦皮、MOMO也榜上有名。
排行可見,影音已成現今網路使用者最著迷的線上內容。六、電商購物行為:免運、折價、付款順暢,最吸引人。部落格網站「痞客邦」、華人最大電玩社群「巴哈姆特」也名列其中。疫情帶動線上購物,過去一年,46.8%網路使用者皆有線上購物的經驗。
至於台灣人使用社群平台的原因,前五名分別為:與親友保持聯繫、打發空閒時間、看看大家都在談論些什麼、探索內容、閱讀新聞時事。追劇、查找資訊佔大宗 由於網路服務普及,台灣人愛上網的程度非同小可,每日使用網路的時間高達8小時7分鐘,相較於全球平均之6小時58分,硬是多出了一個多小時。最新一期《Digital 2022: TAIWAN》報告,已在2月15日出爐。Photo Credit: DATAREPORTAL,《Digital 2022: Taiwan》 二、每日在線八小時。
TenMax精心整理八大重點項目,陪伴數位人裝備客觀的洞察,規劃眼前的下一個步伐,一起來看看吧: 一、台灣數位使用概況:網路用戶佔九成、網速提升32% 截至1月,台灣網路使用者數量已經來到2172萬人,相當於全台九成人口。YouTube、Facebook等社群平台。
台人平均每日花在YouTube、Netflix、愛奇藝等串流平台的時間,已經突破了1小時13分鐘,佔了每日觀賞影視時間的42.7%,成為主流的影音觀看方式之一。五、社群使用行為:每日花費兩小時,打發時間隨手滑 在2172萬的網路使用者中,高達2135萬人皆為社群平台用戶,較去年成長8.4%,佔全國人口89.4%,位居全球第七名。
聯合報、自由時報、中時電子報、ETtoday、奇摩新聞等新聞網站。We are social與KEPIOS攜手合作,每年初皆會發布一份詳盡的數位報告,針對全球各國的數位使用情形,進行全面的數據調查與分析。搜尋引擎(Search Engine)部分,由Google搶下94%市占率,Yahoo僅剩4%,此外,BING、百度也有零星的使用者。裝置選擇上,手機與桌機(含平板)的使用時數比為51.8%:48.2%,由手機略勝一籌。串流影視、音樂潛力無窮 事實上,高達96.8%的影視觀眾,都曾透過網路來獲得更多精彩的影音內容。最常使用的社群平台則依序為:LINE(95.7%)、Facebook(90.8%)、Instagram(70.6%)、Messenger(68.5%)與TikTok(35.2%)。
此外,近兩年興起的Mrcrosoft Edge瀏覽器以3.12%流量佔比位居第三,相較去年成長了44%,表現亮眼,未來潛力精彩可期。亞軍則由Safari以28.4%的流量佔比奪得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的成長幅度相較於2020、2021的4.5%來得稍低,推測可能原因在於2019年底疫情爆發,大幅提升其後兩年的網路使用率,並在近期來到臨界值,因此成長放緩。進一步觀察流量最高的網站,則包含Google、Yahoo等搜尋引擎。
此一數字,相較於2021年的2145萬,增加了將近30萬人(+1.3%)。34.7%的電商用戶都曾在線上購買生活雜貨。
不只影劇,聲音內容也是網上熱門:高達43.6%網路使用者皆透過Spotify、KKBOX等串流平台聆聽音樂,15.9%網路使用者有收聽Podcast等網路節目的習慣。近年來開始發展的「先買後付」機制,也有7.9%的用戶使用。13.9%用戶曾購買二手的商品。事實上,2020年時,手機以43.7%落後於桌機50.3%,如今不只追平,更小幅超車,可見手機連網已是趨勢,數位布局務必要將行動裝置體驗列入考量。
38.6%消費者在購買前會使用比價工具、貨比三家,找到最划算的交易。而這個數字,比起2020年,增加了10分鐘,顯見網路在台灣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只增不減。
Photo Credit: DATAREPORTAL,《Digital 2022: Taiwan》 那麼,在社群平台中,哪些內容類型擁有最多追蹤者呢?除了親朋好友發布的近況動態外,前五名分別是:電視頻道或節目(32.2%)、美食/餐廳(30.8%)、樂團/歌手(29.3%)、影視明星(29.3%)、網紅或專家(28.6%)。瀏覽網站內容時,大家偏好哪個瀏覽器(Browser)呢?數據顯示,Chrome仍為多數使用者首選,以61.84%的流量佔比穩居第一。
反之,Safari則創造了3.2%的成長。Photo Credit: DATAREPORTAL,《Digital 2022: Taiwan》 台灣人掛網成痴,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些什麼?前6名原因分別為:觀看影音內容(電視節目、電影、劇集等)、查找資訊、打發空閒時間、和親友保持聯繫、關注時事與新聞、聽音樂。
社群部分,知名論壇PTT、YouTube、FB、IG皆是熱搜。Photo Credit: DATAREPORTAL,《Digital 2022: Taiwan》 四、網頁瀏覽情形:Google、YouTube、Facebook稱霸 觀賞影音之外,查找資訊同為台人使用網路的主要原因。值得一提的是,Chrome雖蟬聯多年冠軍,然而比起去年,流量下降了1.9%讀者可試想,你會跟朋友說買了一間√(2022)坪的房子嗎?當然要說44.97坪才讓人有感。
這樣的難題,引發大部分學生害怕數學,現場老師更無法正常教學。張鎮華認為,本次試題大多符合108數學課綱的精神,但試題的份量太重,學測應回歸「初步篩選門檻」的定位。
其二是學測數學科考題近年來在難易間來回擺盪,今年會是如何。市售計算機的對數計算皆以10或自然對數e為底,並沒任意底數操作的方式,與現實矛盾的情境,無法回應108數學課綱的理念,倒不如讓學生在考試時使用計算機,才能讓他們更有感。
111年學測於今(2022)年元月下旬登場,這是108課綱實施之後的第一次學測,各界都引頸觀望大考中心會如何回應108課綱,這更是教學現場師生關注的焦點。另外,第19題需要學生動手計算2.3/48、2.3/19、4/57來做答,也不是高中數學學習的重點,應該允許他們用計算機算。